8/28/2005

丈夫的愛陪伴愛妻度過產後憂鬱症

■衛生署新竹醫院供稿

一位剛生產完十五天的婦女因常有挫折感、無緣無故想哭及撐不下去的感覺,故尚未到產後檢查時間,便先行由先生陪同至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婦產科門診諮詢,該名婦女表示其懷孕過程很順利,生產完後婆婆則特地自南部北上來為她坐月子,然因不曾與婆婆共同生活過,且溝通方面亦有問題,加上是新手媽媽,於是她便有一些負面的感受,如婆婆根本幫不上忙、自己是個不稱職的媽媽、好想逃離這個家…,她因意識到自己的異狀,故前來尋求協助,經陳盛福醫師的說明、疏導及建議後,婦人與先生微笑離去,再返診作產後檢查時該名婦人表示狀況已改善很多了。

陳盛福醫師表示,以往於報章雜誌上亦曾見過產婦因產後憂鬱症而自殺或將自己的小孩弄死的報導,其實產後憂鬱症是可以預防及治療的,若家人可以多去關心產婦的身心狀況,適時給予支持,相信產婦可以遠離產後憂鬱症的困擾。

針對該名婦女,陳醫師建議她勿壓抑自己的情緒,與婆婆無法溝通不是罪惡,可以用電話找其他的親友抒發情緒,畢竟婆婆在坐完月子後便會返回南部,但更重要的是先生的關心及支持,故先生應正視產婦的抱怨及問題,而非只是敷衍,甚至是漠視。

產後憂鬱症發生之原因可分為生物或體質性因素、心理因素及社會因素。所謂生物或體質性因素係指懷孕後,孕婦體內的甲狀腺激素、腎上腺激素、腦下腺激素等明顯增加,使身體之基本代謝率、體重和活力都隨之增強,以應付胎兒成長之所需。然而在生產後,這些激素,再加上與生產有關的動情激素、黃體素及人類絨毛膜激素又相反的快速下降,使得婦女難以調適,而易產生憂鬱與焦慮等情緒。心理因素則包括對母親角色扮演的矛盾與仿同障礙,以及對本身形象認同的失衡等,均易造成其自我角色認同的模糊,而重新激發其潛存之病理性衝突。社會因素方面大多是缺乏配偶及親友間的扶持,或社會對嬰兒重男輕女的期待等等。

其實要了解婦女有無罹患產後憂鬱症,是有徵兆可循的,並且有嚴重程度上的差異:

〈一〉產後情緒失調:這是最常見的,是指在產後2~4天開始出現的短暫憂鬱狀態,一般不會超過2週。典型的症狀包括有:無緣無故哭泣、情緒多變及易怒與焦慮。有85%的新手媽媽都有可能出現,若是週遭支持系統完善,一般是可以完全消失。只要2週內症狀緩解,可視為正常現象,不必擔心。

〈二〉產後重鬱症:一般出現在產後2~4週,可能10%的孕婦會出現。症狀和一般重度憂鬱症相似,例如心情低落、喪失原有興趣、疲倦無活力、無價值感、注意力不集中、思考動作遲滯、對不能盡母職愛小孩而內疚自責等,足以干擾日常生活之機能,病程持續長達4~6週以上者。此類產婦病程可能發展迅速,要小心自殺或帶嬰兒一起尋死的危險。

〈三〉產後精神病:大約每千次生產中,有1~2例。產婦會出現混亂、幻覺、情緒激烈變化或徹夜不睡的現象,這種疾病可能和躁鬱症體質有關。此時產婦要排除其他內外科器質病因的可能,如感染、藥物濫用或戒斷、自體免疫疾病等,並施以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求病情即早控制。

至於產後憂鬱症之治療方法,丈夫和家人的關心、支持最為重要;另一方面產婦在坐月子期間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並適切地抒發情緒,找個適合的人,把你心裡的不安和不滿都說出,切勿壓抑情緒。另陳醫師建議產婦坐月子時要嘗試起床行走,這樣不單有助血液循環,也令傷口儘快復原,小便也不會積聚在膀胱而引起發炎。除了休息及做簡易產後運動外,還要注意飲食,每天喝2至3公升的水,吃含高纖的蔬菜水果,及含高蛋白質的白肉。至於育嬰方面的問題應不恥下問,勇於嘗試及改善,一定可以找到解決的方案。此外,與配偶要保持良好的溝通,可多安排一些聚會,交換育嬰心得,建立支持系統。必竟要寶寶成為開心活潑的孩子,父母也必需要是快樂健康的人。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